色差儀的測量原理實際上就是通過模擬人眼對紅、綠、藍三基色的響應特性,結合國際通用的CIE標準色度系統,實現對物體表面或透射色的精確測量。
色差儀的工作原理涉及光學、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。色差儀的測量具體步驟如下。
首先就是光源照射。色差儀通過內置光源照射待測物體,物體對光線進行反射或透射。這些反射或透射的光線包含了物體的顏色信息。通常使用的光源有D65光源和A光源,其中D65光源是一種天然光源,具有均勻光譜分布,而A光源則是一種人工光源,具有相對于D65光源較高的黃色分量。光源的選擇取決于具體的測量要求。
接著,光學系統將反射或透射的光線聚集到傳感器上,傳感器接收到光線后,將其轉換為電信號。這些電信號包含了物體顏色的亮度、飽和度和色調等參數。光電元件通常采用光電二極管或者CCD芯片,光譜傳感器則采用光柵或分光片等。
電信號經過放大和濾波處理后,再次被轉換為數字信號。計算機或內部處理器使用預先存儲的標準顏色數據和算法,將測量到的顏色數據與標準顏色進行比較,計算出色差值(ΔE值)及其他相關參數。ΔE值表示兩個顏色之間的總色差,是評估顏色差異的重要指標。
最后計算機會將計算結果以圖表或報告的形式輸出,便于用戶分析和記錄。用戶可以根據色差數值的大小判斷樣品與標準顏色之間的差異程度,從而進行質量控制和調整。